logo1台海网首页台海新闻厦门新闻天下新闻
版面图 “鸟岛”呼之欲出 预计明年底投用
<- 文章标题搜索 DateSearch <- 日期检索
06 城事 2024.11.26 星期二

“鸟岛”呼之欲出 预计明年底投用
厦门最大面积的鸟类栖息地,将由人工岛和“水下森林”组成


◆[鸟岛]已现雏形,如同一条项链宛在水中央(航拍图)

    遥可看万鸟齐飞,近可观鱼翔浅底。在集美“生态客厅”——杏林湾,大约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数量达上万只的鸬鹚会飞来这里越冬,有“最美水鸟”之称的紫水鸡也常出现在这里。
    预计在明年底,鸟儿们就可以正式住进新家。按照规划,杏林湾水域将构建起75万平方米的鸟类栖息地。这也将成为厦门最大面积的鸟类栖息地。
    水面上,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随着杏林湾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4.3公里的生态围堰基本合龙,鸬鹚滩已率先露出雏形。
    未来,这个鸟类栖息地会长什么样?人工建成的“鸟岛”,如何吸引鸟儿来入住?

1为什么建?
生态环境整治提升 淤泥就地消化建“鸟岛”
    鸟类是湿地的灵魂。无论是留鸟还是候鸟,厦门河滩湿地的气候与环境为它们提供了理想的生活环境。
    杏林湾地处集美区,位于后溪流域下游入海口,是兼具防洪排涝、生态景观的城市湿地,也是厦门的鸟类聚居地之一。仅在园博苑,目前就已观测到凤头潜鸭、斑背潜鸭、罗纹鸭、黑脸琵鹭、普通鸬鹚等52种冬候鸟,共158种鸟类。
    2013年起,园博苑就陆续对杏林湾湿地内的紫水鸡栖息地和园博苑生态岛湿地进行生态修复。2017年,园博苑展开对生态岛的第二次湿地修复工作,进行浅滩围堰,建设湖心岛驳岸,种植香蒲、芦苇、旱伞草、菖蒲等适宜鸟类栖息及食用的植物,同时还增设一批木桩供鸟儿休息,完善它们的栖息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果,使栖息地水鸟数量不断增加。
    2023年初,省、市重点项目——杏林湾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采用环保疏浚结合生态修复方案,削减内源污染,计划清除水下淤泥313.3万立方米,吸上来的淤泥就地“消化”,构建鸟类栖息地就是其用途之一。

2怎么建?
12万平方米的人工岛 近63万平方米的“水下森林”
    从高空俯瞰杏林湾,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鸟岛”已呈现出雏形,如同一条项链宛在水中央。
    根据规划,杏林湾水域将构建起75万平方米的鸟类栖息地,打造鸬鹚滩、水鸟滩两个滩涂,丰富扩大鸟类活动空间和栖息环境。
    其中,鸬鹚滩的设计结合两处现状岛屿,形似一只昂首捕鱼的鸬鹚,将为越冬鸬鹚提供栖息场所;水鸟滩与东侧鸟岛紫水鸡保育区域相呼应,将扩大紫水鸡在湾区的栖息地。
    厦门市政集团开发公司项目负责人吴舟波告诉导报记者,这个鸟类栖息地不仅有露出水面的12万平方米的人工岛,更有近63万平方米的一大片“水下森林”。
    据介绍,目前杏林湾生态环境整治提升一期工程4.3公里的生态围堰已基本合龙,围起近63万平方米的水域,已吹填C1区近12万平方米的面积,将打造的鸟类栖息地之一的鸬鹚滩已雏形渐出,预计2025年底投入使用。

3如何引鸟来住?
增加植被多样性 提供丰富食物来源
    那么,作为一个人工吹填的“鸟岛”,如何吸引鸟儿来住?
    “鸟是驱食性动物。”厦门市观鸟协会副会长陈浩认为,植被多样性在引鸟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鸟类能否在区域中找到合适的食物、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不同的植物种类可为鸟类提供多样化的食物资源,如种子、果实、花蜜等。此外,植被种类丰富,也能够吸引更多种类的昆虫和其他小型生物,这些生物也是鸟类的重要食物来源。同时,鸟类还需要不同类型的栖息地和遮蔽物,如高大的乔木、密集的灌木丛、低矮的草丛等,这些栖息环境有助于鸟类躲避天敌、调节体温、繁殖后代等。
    导报记者注意到,在“鸟岛”的规划中,这一问题已被充分考虑到。吴舟波告诉导报记者,鸟类的摄食、巢居、产卵等行为都与食物密不可分。未来,在这个栖息地,不同水深的空间,植物的种类十分丰富且大不相同,既有利于加强岸线水生植物群落自循环、自维持的功能,也为鸟类增加食物来源,让鸟儿来了这里,愿意住下来。
    例如,在常水位线高程以上选择种植木麻黄、构树等植物,为鸬鹚类、鹭类等提供夜栖场所;常水位附近选择耐水湿又要有一定的耐旱性及耐盐碱的植物,如海滨木槿、苦郎树、单叶蔓荆、水黄皮等,既能固堤护岸,还能起到拦截泥沙流失、吸收分解污染物、净化水质等作用;种植挺水植物木榄、海桑等形成群落,作为近岸鱼类的栖息地、产卵场所。
    规划中提到,考虑到杏林湾水体目前为半咸水,对水生植物存活和生长提出一定要求,在水生植物恢复过程中,首先进行生境营造,具体包含土壤底质改良、透明度提升,再进行水生态系统构建。根据生境条件,依据植物生长特性,选择相对耐盐的植物品种,提升物种存活率,确保水生植物得到有效恢复。

记者观察
在鸟类保护上厦门下足了功夫
    采访过程中,导报记者还了解到这样一个温馨小插曲。在建中的杏林湾“鸟岛”,已经引来了鸟类“先头部队”来考察。今年夏天,施工方惊喜地发现,一群白额燕鸥在杏林湾工程的临时围堰上筑巢、产卵。
    “8月份正是白额燕鸥的繁殖期,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它们来了,大概有200多只。为了让小鸟们安心产卵、遛娃,我们暂停了施工,全面开启‘保护模式’,直到这群白额燕鸥全部离开才恢复开工。”施工方还发现,不仅仅是白额燕鸥,随着吹填面积的增加,前来筑巢的鸟类也有所增加。
    而在上个月,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16)框架下的第八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上,厦门获评“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称号,并入选“自然城市”名单,再添国际生态新名片。
    生物多样性的背后,是厦门持续深化拓展“厦门实践”,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样板城市,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这其中,对于鸟类的保护,厦门下足了功夫。
    筼筜湖生态岛等区域已划定为白鹭自然保护小区,累计发现15目37科88种的鸟类在此栖息繁衍,是难得一见的市中心湿地公园和动植物保护区。在寸土寸金的五缘湾,划出了一处3公顷的“袖珍”自然保护区,留给栗喉蜂虎安家繁衍。
    为了积极倡导文明观鸟、爱鸟护鸟,厦门还在燕鸥频现的环岛东路一带堤岸设立了临时保护区,组建专门巡护队伍。据悉,每年5月15日至8月15日的保护时段,市民游客可在保护区外的候鸟观测点,远距离观赏燕鸥的灵动身姿。
导报记者 钱玲玲 康泽辉 李雪梅 林泓/文 叶鑫洋/图
       
关于台海网 - 广告服务 - 广告价格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友情链接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2011 taihai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备案号(20060501) 闽ICP备案(闽ICP证07001623) 福建省通信管理局